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,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,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,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

技術論文
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- 產業(yè)技術 - 技術論文
陜北煤田新老火區(qū)的磁測特性及滅火措施
發(fā)布時間:2021-11-03   點擊量:3916    分享到:


摘要

煤田火燒區(qū)的存在,給勘探、建井、開礦和環(huán)境帶來一定的危害,通過對陜北煤田火燒區(qū)區(qū)域構造和煤層火燒區(qū)磁性特征的分析研究,利用磁測圈定出新老火區(qū)的分布,推測出煤層地下燃燒情況,并采取多種手段對火燒區(qū)的預防治理,達到了一定的滅火效果,挽回諸多經濟損失。

1.前言

陜西是煤炭資源大省,尤其陜西北部賦存著大量的煤炭資源,但由于干旱少雨等環(huán)境因素,在溝谷煤層出露部位經陽光強烈照射,煤層出現(xiàn)氧化發(fā)熱自燃現(xiàn)象,直接影響了儲量的準確估算及后期開采,所以在煤田勘探工作中,查明火燒區(qū)的范圍及有效治理是很有必要的。

2.測區(qū)地質、地層、構造

本測區(qū)屬侏羅紀煤田地層區(qū)劃屬華北區(qū)鄂爾多斯盆地分區(qū),中生代后期,受燕山運動的影響,陜北區(qū)域東部抬升,地層遭受強烈剝蝕,鄂爾多斯臺向斜東翼陜北斜坡上,為北西向傾斜的單斜構造,產狀較平緩,傾角左右,地質構造簡單,沒有大的構造斷裂。地層從老至新為:三疊系上統(tǒng)永坪組(T3y),侏羅系中統(tǒng)延安組(J2y),第三系(N2)及第四系(Q4)。其中延安組(J2y)為主要煤系地層。

本測區(qū)延安組以陸源碎屑沉積巖、淺灰白色中細粒砂巖為主,其次為灰色粉砂巖、砂質泥巖和泥巖,少有粗碎屑巖。另外夾有一定具有經濟意義的可燃有機巖—煤、碳質泥巖和油頁巖薄層,另有極少量的內源沉積巖,主要有石灰?guī)r、泥灰?guī)r、菱鐵礦、黃鐵礦。

3.井田現(xiàn)狀和可采煤層

3.1 井田煤層

井田內延安組煤系地層自下而上分為一~五段,每段各含一個煤組,自上而下編為1~5號煤組,本礦區(qū)范圍內主要為1-2上、1-2、2-2四層可采煤層,底板標高分別為:1115-1120m、1065-1075m和1040-1050m。其中1-1煤層位于延安組第五段上部,僅在測區(qū)東南側有厚度為1m的煤層存在;1-2上煤層位于延安組第五段中上部,分布于測區(qū)的南部,平均厚度3.55m;1-2煤層位于延安組第五段中部,在測區(qū)大部分可采,平均厚度9.41m,厚度變化不大,規(guī)律性明顯,結構較簡單,不含夾矸,屬穩(wěn)定型煤層;2-2煤層位于延安組第四段中部,全部可采,平均厚度4.75m,厚度變化不大,規(guī)律性明顯,結構較簡單,屬穩(wěn)定型煤層。

3.2井田開采現(xiàn)狀

井田地勢為南高北低,北側緊鄰河道,東北部河道處有村莊(見圖1),下部煤層未開采,中北部保留有小面積的原始地貌,其余地方地表都已被被剝離,東西兩部分均已揭露到1-2煤層底板,西南部有兩塊小面積已露采至2-2煤層。井田內1-2上煤和2-2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明火區(qū),共五處,主要由熱紅外遙感圈定出范圍,其中火1為揭露煤層火,火2和火3主要為矸石堆火,火4和火5主要為揭露煤層火和采空區(qū)火。

?圖片2.png

1 ?井田內煤層開采現(xiàn)狀

4.測區(qū)地球物理特征

通過對井田出露地表和鉆孔得到的火燒巖、粘土、砂巖、砂泥巖進行磁參數(shù)測定,得到了該區(qū)磁物性參數(shù)資料(表1)。

1 ?區(qū)內磁物性參數(shù)測定統(tǒng)計表

巖性

標本塊數(shù)

磁化率(單位:π×10-6?SI

剩余磁化強度(單位:10-3A/m

變化范圍

平均值

變化范圍

平均值

粘土

33

40.02120.0

1001.0

42.01003.0

580.0

砂巖

35

0.0205.6

128.7

0113.5

75.8

泥巖

36

0.0215.3

133.5

0117.8

77.1

火燒巖

41

79.04360.6

1379.4

88.01894.7

789.0

井田地表絕大部分被第四系黃土和沙層覆蓋;粘土在靠近河道處出露地表,具一定磁性,成為本次磁測工作的主要干擾源;砂巖、泥巖本身磁性微弱,甚至無磁性;當煤層自燃時,受高溫作用的影響,使煤層頂?shù)装鍘r石受熱變質,形成了含暗色鐵磁性礦物較多的燒變巖,溫度降低后保留了較強的熱剩磁,使其磁性變強,這是識別邊界的重要特征。

5.磁法在新老火區(qū)的特征

5.1 磁法在火燒區(qū)的勘探原理

煤層自燃過程中,煤層及圍巖中鐵、磷等物質發(fā)生復雜的化學變化,煤層頂?shù)装咫S著煤層燃燒以后溫度的降低,冷卻以后形成燒變巖,燒變巖溫度降低后保留了較強的熱剩磁,其燒變巖和正常圍巖具有了明顯的磁性差異,磁法勘探正是利用這一明顯的磁性差異,來解決煤層自燃后火燒范圍的。

5.2煤層燒變與磁異常分析

煤層在燃燒的過程中,煤層上覆巖石受到高溫烘烤,由于高溫和地磁場的作用,鐵質礦物經氧化還原及弱場冷卻的物理化學變化,產生了較強的熱剩磁,相應的巖層形成了具有較強磁性的燒變巖,使燒變巖與圍巖產生明顯的磁性差異,利用磁參數(shù)測量可以圈出煤層火區(qū)燃燒范圍,也會在磁異常中有所反應。

煤層的頂、底板原巖中含有大量的黃鐵礦及菱鐵礦結核,但含礦原巖磁性較微弱,磁化率(K)值一般很小。通過資料收集了解本次區(qū)為火燒區(qū),當煤層過火后,煤層頂、底板的原巖受到高溫烘烤,其中的鐵質礦物成分發(fā)生化學變化,從而形成含鐵磁性礦物的燒變巖。溫度降低后,就保留較強的熱剩磁,其磁化率(K)和剩余磁化強度(Jr)的常見值一般為燃燒變質前的數(shù)倍至數(shù)十倍,從而形成了明顯的磁性差異,相應的巖層形成了具有較強磁性的燒變巖,使燒變巖與圍巖產生明顯的磁性差異。

另外,未燃燒煤層磁性非常弱或無磁性,部分燃燒的煤層和正在燃燒的煤層磁性也很小,而熄滅的燒變巖磁性最強,因此,用磁法勘探火燒區(qū)實際上反映的是發(fā)火帶到熄滅帶的范圍。

5.3新老火區(qū)磁性特征

磁異常成果解釋結果,由?T等值線圖可以看出(圖2),整體為正中高磁異常;東北角為負高磁異常,為正常煤層;中間未開挖區(qū)為正中高磁異常;其余正高磁異常主要由老燒變巖所致。

圖片3.png?

2 ?磁法解釋圖

21個鉆孔驗證,其中ZK3、131721共四個鉆孔有火燒現(xiàn)象,其余孔均為正常煤層,綜合考慮下勾繪出煤層自然邊界,推測圈定出火燒區(qū)7處,其中死火區(qū)4處,活火區(qū)3處,磁法異常區(qū)9處,具體分析如下:

死活區(qū)(即老火區(qū)):SH1為正高磁異常,最高為864 nT,地表為原始地貌第四系覆蓋物,未見工程開挖治理,可見多處裂縫,塌陷區(qū)有熱氣冒出,磁場值向上延拓50米后,該異?;鞠В饕稍缙?/span>1-2煤層自燃形成的燒變巖引起;SH2為正中高磁異常,最高為562 nT,地表大部分為第四系覆蓋層,未見工程開挖治理,無明顯火燒特征,成因同于SH1SH3為正中高磁異常,最高為358nT,地表已全部工程開挖治理,形成了落差5m的階梯狀陡崖,主要由早期1-2煤層自燃形成的燒變巖引起;SH4磁測值除零星幾處高值外都為正的中磁異常,最高為600nT,地表為1-2煤層底板,北部為后期轉運來的燒變巖,上層覆蓋有較厚的黃沙,未見明顯火燒現(xiàn)象,南部表現(xiàn)為條帶狀中高磁異常,主要由堆積的燒變巖引起。

活火區(qū)(即新火區(qū),正在燃燒)HH1為正中高磁異常,最高為980 nT,地表已開挖治理,見煤層燃燒,多處裂縫及塌陷區(qū)有熱氣冒出,異常南部與火4重合,磁場值向上延拓50米后,該異常仍然存在,主要由1-2煤層自燃形成的燒變巖引起,異常邊界為火燒過渡帶;HH2為正中高磁異常,最高為676 nT。地表被開挖治理,見煤層燃燒,位于火5北部,磁場值向上延拓50米后,該異常值降低但范圍變大,推測該火燒烘烤向西南蔓延,異常東部為1-2煤層自燃形成的燒變巖;HH3為正中高磁異常,磁測值北高南低,最高為384 nT,推測由陡坎邊煤層出露而燒變形成的弱磁性燒變巖引起,與火4南部相吻合;

磁異常區(qū): YC1為負低磁異常,最小為-1135nT,地表多為村莊和耕地,零星的正磁異常為鐵器及房屋等干擾造成,煤層不存在自燃和開采;YC2、YC3、 YC4YC5、 YC6YC7都為正高磁異常,最大值為642969 nT,均由地表堆放的燒變巖所致;YC8為正中高磁異常,最高為434 nT,北緊火5,向東為工程開挖的分界線,地表可見數(shù)排未見爆破的鉆孔,屬于待爆破開挖區(qū),由地層松散及淺部巖層燒變所致;YC9為正中高磁異常,最大為359 nT,地表已被開挖揭露,表層巖石松散破碎,并覆蓋有大量燒變巖碎屑殘留。

綜上所述,新老火區(qū)都為正高磁異常,不同之處為老火區(qū)磁異常值極高,并且成片狀,對磁場值進行上沿處理后,規(guī)模較小的老火區(qū)磁異常會減弱甚至消失,而規(guī)模較大的老火區(qū)不會有太大變化;新火區(qū)整體為高磁異常,但磁場值高低參差不齊,零星伴有中磁特征,這與煤層的燃燒進度和程度不同有很大的關系,故而要區(qū)分新老火區(qū)僅通過磁測之外,還需結合其他資料進行甄別處理。

6.?煤田火燒區(qū)的形成及滅火措施

6.1煤田火燒區(qū)成因

按照必要條件分為三個要素:①充足的空氣(氧化助燃),②適當?shù)母邷?/span>(聚熱大于散熱),③充足的時間(形成火區(qū)全部過程)。

按照形成因素可分為三方面:①地理環(huán)境,陜北煤田屬于中溫帶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,而又屬西風帶日照充足,四季分明氣候多變,溫差較大,氣溫偏寒雨少不勻,春多風沙夏季多雨,冬季受干燥而寒冷的變性極地大陸性氣團控制,形成低濕、寒冷、降水稀少的氣候特點,這些因素加快了出露煤層吸熱氧化自燃的速度,是形成煤田火燒區(qū)的主要原因。

②自然因素,干旱半干旱區(qū)巖層和裸露的煤層經風化大量吸熱,煤層顆粒孔隙內部原保留有部分CO2 ,當溫度上升達到臨界溫度時,煤顆??紫堕g的 CO2 借熱浮力作用掙脫于煤層,煤顆粒之間又獲得外部新的空氣補給,當內存溫度達到一定高溫 ( 80℃以上),聚熱溫度大于散熱溫度時,就可以引起煤本身快速增溫而燃燒,并釋放出一定數(shù)量的CO2 氣體,森林因久旱、干燥、少雨而產生自然火災,雷電激化也會引起自燃,荒漠地表腐殖植土氧化自熱燃燒,都會引起煤燃燒,這種火災從古至今都有發(fā)生。

③人為因素,從人類鉆木取火開始到現(xiàn)代的礦井和露天采礦,都存在著人為火災的因素。現(xiàn)代煤礦發(fā)生的火災,主要是生產管理上的問題,如開采方法不當,不能及時通風、排塵、井下火點不能及時熄滅等因素引發(fā)了礦內瓦斯暴炸,引起煤層燃燒。西北是煤田火災多發(fā)區(qū), 究其原因不僅與西北地區(qū)自然地理氣候環(huán)境有關,而且與人的管理不善也有關。

6.2滅火方法

火區(qū)滅火現(xiàn)場條件可選擇適當?shù)臏缁鸱椒ǎ?/span>①沙土壓埋法,成本低、效果較好,②水土沖填法,③水沖降溫法,④山脊火區(qū)暴破剝離法,⑤巷道隔離法,⑥液體二氧化碳滅火法,⑦冷彈高壓膨脹滅火法(適用井下采區(qū))。

滅火效果:井田內火4和火51-22-2兩層煤自燃,防治前著火規(guī)模很大,防治時先后采用爆破剝離、沙土壓埋、沙土壓埋和水沖降溫發(fā)等處理方法,地表明火被全部控制,再者由于水源方便,長期進行澆灌降溫,效果尤為明顯,因受地區(qū)限制,黃土極少,僅用沙子覆蓋住了明火口,其內部仍存在陰燃,密封效果欠佳;火2和火3主要為2-2煤露采后自燃,規(guī)模小,采用了沙土壓埋法,效果好;由于火1處在井田邊界的西側陡坎處,位置高,滅火成本較大,暫無治理。

7.?結論

1、磁測基本劃定了煤田新老火區(qū)邊界線,通過鉆孔進一步驗證了火區(qū)邊界的可靠性,作者認為,利用磁測方法是確定煤田火燒區(qū)邊界的一種簡單、方便、有效方法之一。

2、磁測在區(qū)分煤田新老火區(qū)上效果較為明顯,但受地形地質條件、煤層的燃燒進度和程度等影響,明確區(qū)分的話還需其他資料進而甄別。

3、在煤田火區(qū)防治方面,要采用多種方法結合的手段進行,必會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,挽回大量的經濟損失,

【參考文獻】:

[1]董守華 多邊形體△T最優(yōu)化反演圈定火燒區(qū)?煤田地質與勘探1996(01).

[2]陳小龍 高精度磁測在陜北煤田火燒區(qū)的應用 [J].陜西地質,2013,12(2).

[3]張秀山. 新疆煤田火燒區(qū)特征及其勘探滅火問題的探討 [J].西北地質 2001,34(1).